文丨互链脉搏・元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标题:《当心抗疫后遗症,网信办正在担忧 区块链能解决》
【互链脉搏按】“战疫”是当下中国乃至全球的重大事件,人与病毒没有硝烟的战争可能从人类诞生就已经开始,但人类的武器库多了很多工具,包括区块链。互链脉搏从多维度发掘区块链战“疫”的能力。特制作【区块链战“疫”】专题,此为第七篇。
新冠疫情期间,全国最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收集正在展开。从哪来、到哪里去、体温多少、住在哪里……如此细颗粒度的信息加上14亿的人口基数,可能是有史以来人类所做的最大规模的“人口调查”。
而个人信息收集乱象也同时出现,个人信息泄漏成为新的问题。
2月9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下称“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通知》的目的是为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以及“利用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
网信办的这纸通知对试图泄漏个人信息的个体和机构起到了威慑作用,但很难杜绝信息泄漏。而如果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使用了区块链技术,那么网信办的担心将不足为惧。
混乱的个人信息收集
自“武汉封城”以来,笔者被要求填写各种各样的信息收集表,有小区物管、社区居委会、工作单位、孩子学校等笔者明确其实体的,还有在社群传播的包括署名为“市政府”、“公安局”、“卫健委”等不能确认的实体。
填写的方式也多样,有H5格式、微信小程序、还有word文档。比如微信搜索“疫情”、“抗疫”、“防疫”、“新冠”、“病毒登记” 等关键词,有数百个相关小程序正在运行。
而制作这些信息收集工具的也是五花八门,有个人、外包公司、大型互联网公司,这意味着存储这些信息的服务器各异,安全性存疑。
从个人信息的收集内容来看,涉及到了非常隐私的问题,包括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详细居住地、家庭成员详细名单。
拥有了这些内容,可以做很多非法事情:包括被别人的身份证和电话号码拿做各种会员登记,办理各种会员卡;通过身份证号和绑定的手机号,完全可以复制出一样的手机号,从而导致银行卡里的财产损失;拥有非常精准的身份信息,卖给广告商,受到广告骚扰;将信息倒卖给诈骗公司,诈骗公司可以更容易编造让群众相信的故事。
事实上,疫情还没结束,就已经出现了个人信息泄漏的事件。广州南海区刚刚查处一起案件,南海有乘客乘坐一邮轮,而邮轮上出现了疫情,这名乘客的头像,身份等信息就被传播了出去。
这也是为什么网信办要发文保护个人信息。
网信办的《通知》要求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因联防联控工作需要,且经过脱敏处理的除外。《通知》还指出:收集或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要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负责,采取严格的管理和技术防护措施,防止被窃取、被泄露。
从目前收集信息的主体和技术服务公司来看,做到网信办的要求并不容易。宇链科技CEO罗骁就向互链脉搏表示:“现在确实存在很多网页H5形式的链接来获取公民信息,而且由于一些技术公司技术能力有限,抛开体验不说,极其容易造成公民隐私信息泄露。”
而区块链技术因为其能保护用户隐私正在被用来做防疫的个人信息收集。
区块链与隐私数据的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网信办的《通知》中,不但要求对个人信息保护,还提出了两点要求。
其一,健康部门有权调用。《通知》规定,除国务院卫生健康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授权的机构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疫情防控、疾病防治为由,未经被收集者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其二,差别收集信息。《通知》规定收集联防联控所必需的个人信息应参照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坚持最小范围原则,收集对象原则上限于确诊者、疑似者、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一般不针对特定地区的所有人群,防止形成对特定地域人群的事实上歧视。
此文由 中国比特币交易钱包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比特币新闻 » 当心抗疫后遗症 区块链能保护个人隐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