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特币交易钱包

Q币17年浮沉史,对Facebook发币有什么启示?

  Q币是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虚拟货币”的重点讨论对象:

  杨涛认为,现在Q币已经超出腾讯公司提供的服务范围,正在逐步成为网上的一种交易工具。

  “在虚拟的世界中,有足够多的人认可某种‘货币’的价值,该货币就完全可能成为物质交换的替代单位,现在QQ使用人数有数千万,已经具有这个认同的基础。”

  “如果虚拟货币充当了货币的功能,而这种虚拟货币充又是由商家随意发行,其总量也不受到限制,必然会对我国的金融秩序产生冲击。”

  “Q币将冲击我国金融秩序、冲击人民币体系”,这个观点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Q币从一个公司的产品,被形容成威胁央行威胁金融稳定的“危险份子”。

  当时,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门户网站,甚至境外媒体都在讨论Q币是否是虚拟货币,是否已经具备了货币属性。网易还推出了调查投票,最终有一半以上的投票网友,认为“Q币冲击人民币”。

  烈火烹油之际,杨涛又发表了第二篇文章,给央行的《对Q币等加强监管的建议书》。

  这篇文章中,杨涛承认,Q币目前只是具备了“货币”的某些属性,根本还不能与人民币相提并论,其要成为所谓的“货币”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虽然不具备回兑功能是Q币具备“货币”功能的一大障碍,但是,杨涛表示,并不能由此绝对说Q币不能形成一般等价物属性,不会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

  “因为,‘货币’只要在市场被认可,能用其来进行交易,不需要回兑功能也可能成为一般等价物。”

  杨涛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Q币继续按照现有的发展趋势,则有可能形成‘冲击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

Q币17年浮沉史,对Facebook发币有什么启示?  舆论再一次被点燃,围绕“Q币是不是货币”话题,知名学者、专家展开论战。

  一方,支持杨涛言论,认为Q币已经具备货币属性。

  互联网评论家顺风认为,货币具备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五大职能,而Q币已在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储藏手段四个方面部分具备了货币功能,其一般等价物属性正在加强,Q币的确已开始出现新的货币形态的“萌芽”。

  一方则认为,Q币只是商品,冲击人民币体系纯属危言耸听。

  律师于国富坚持认为,Q币并不是电子货币,“市面上的人民币绝对不会因为有多少人买了Q币就会多印刷,网络货币的发行是以人们的购买量为基础的,跟国家金融体系毫无关系”。

  更现实的观点是,腾讯不可能开通Q币与人民币的双向兑换,否则会面临巨大风险:一是自身的资金链断裂;二是遭遇恶性挤兑。“任何商业公司都不会去冒这个风险,只为出一个成为“虚拟央行”的风头。”互联网实验室梁春晓分析。

  一方从理论角度剖析,认为Q币不是货币;一方在说趋势,“Q币”在短时间内获得网友认可,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是否会成为网络世界唯一货币?

  双方争论不休,央行也出面表态:已经开始关注虚拟货币话题,并且正在认真研究之中;包括虚拟货币在内的电子货币将成为继电子支付后又一个监管重点。

  “说到Q币已冲击人民币,我个人判断还没有到这么严重的程度。”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 如果说有通过虚拟货币的渠道进行洗钱犯罪的话,这是人民银行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和打击的一个方面”

  讨论最激烈的时候,甚至有专家呼吁建立中国“网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将虚拟货币和人民币挂钩,人民币再和金属货币挂钩,保证虚拟货币发行在公司能力控制范围内,完善虚拟货币回收环节,开放官方回收虚拟货币渠道。

  如果当时这一步迈出去,Q币也会成为事实上的“稳定币”。

  而旋涡中的腾讯则还是坚持一贯的态度:从未想过发行“货币”,公司也不认为Q币会成为虚拟货币;Q币只是服务于腾讯体系内,在体系外毫无价值。

  但腾讯却一直没有公布自己发了多少Q币,并且表示,不反对用户私下交流Q币。

  最终,监管在2007年2月到来:中国14家部委以及央行联合发起了针对虚拟货币交易行为的专项打击行动。

此文由 中国比特币交易钱包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btc是什么 » Q币17年浮沉史,对Facebook发币有什么启示?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