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特币交易钱包

专访朱嘉明:区块链和货币多元化的时代正在到来

  1984年,朱嘉明、黄江南等人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发起了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被称作“经济改革思想史的开创性事件”,是青年经济工作者“第一次集体发声”,影响深远,史称“莫干山会议”[1] 。

  其后,朱嘉明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维也纳大学、台湾大学求学、任教,不仅保持着对经济学的关注,还能笔耕不辍,出版了多部专著。

  在经济学中,朱嘉明对货币尤为关注,他认为在经济史上,货币经济是经济活动、经济组织、经济制度的基础,货币经济支撑市场经济和所有实体经济部门的运行。在接受零壹财经・Binary专访时,他提出,货币的本质是信任,现代国家与政府所发行的法币,也不可能违背“货币发行,基于信任”的前提。

  他将中国货币经济分为“金属/传统货币”与“信用/现代货币”两个阶段,前者涵盖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年,以铜钱为主体货币,经历了以白银、银铜钱复本位,以及以银元为法定货币四个阶段,至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指废除银两,发行银元),确立银本位结束。他进一步解释,在中国,政府垄断铸币权不过是抗日战争之前的事。到了1935年, 发行法币,开启了中国现代货币的历史。

  在他看来,2008年出现的区块链与数字货币,显现了以政府发行法币货币,法币垄断货币体系的时代发生转型,货币体系出现了回归“多元化”的可能性。基于这样的认知,近一两年,朱嘉明组建了数字资产研究院(CIDA),发起区块链数学会议、区块链经济学会议(筹备中)等多个国际峰会,不断为区块链发声。

  他认为,未来数字货币将与法币长期共存。关于比特币,他提出,它没有替代国家货币的使命,不应该赋予它本身并不存在的意义,它的开源本质也决定了它不会成为未来世界的唯一货币。

  受访者|朱嘉明

  提问者|零壹财经・Bianry 问答关于货币关于货币

  零壹财经・Binary:能简单介绍一下您心中货币经济史方面的经典著作和您的认识吗?

  朱嘉明:中国对于断代的货币研究成果很多,也有学者研究货币经济通史,但是一般写到二十世纪上半叶,代表著作至少有张家骧先生1925年出版的《中华币制史》和彭信威先生1954年出版的《中国货币史》。

  货币原来就该是自由的。就中国而言,中国的货币垄断历史相当短,到1935年才完成了垄断。1935年之前,中国的货币制度是相对自由的。历史上有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说法,将中国历史的落后归结于那种自由货币状态。但我不这样认为。中国数千年的经济得以演变和维系,恰恰是因为这种自由的货币状态。这也是我为什么支持货币从自由到垄断,再回归自由,至少多元化的原因。

  中国的自由货币传统是历史上最悠久而且是维持时间最长的。1933年之前,中国货币体系以白银为主;从1933年开始,中国开始“废两改元”,正式发行以银元为单位的货币,就像“袁大头”一样。在中国,“废两改元”从清朝末年就开始,一直到1933年最终完成。这相当于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介入货币领域。

  零壹财经・Binary:有人认为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货币的价值来自于其背后锚定的国家信用。您认为比特币的价值来自于哪?它锚定的是什么?是灰色经济?还是优质区块链项目的价值?

  朱嘉明:货币的本质就是信任。这种信任不取决于它的发行方是国家还是个人。国家介入货币的历史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才几百年而已,可以说是从英国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后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任何个人、社区和经济实体都可以发行货币的历史阶段,期间并不需要储备,也不需要锚定。

  今天人们以为的货币,在人类货币历史上只是很短暂的一段,多则三四百年,少则一百来年而已。在政府介入货币体系之前,个人和单位都是可以发币的。至于你发的币有没有人愿意问津,那是另一个问题。因为经典意义上的货币的本质是信任,所以不需要储备,也不需要锚定物,更不需要政府主导、国家机器强化。现在国家需要通过包括央行和相关法律的强化来保证民众对法币的信任,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现象。进一步,货币不一定需要交易,没有实现交易的货币不一定不再是货币。

此文由 中国比特币交易钱包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比特币行情 » 专访朱嘉明:区块链和货币多元化的时代正在到来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暂无评论